洁全昂宇 发表于 2024-10-16 05:43:07

全球经济悲观愿景---人民币和货币政策“被美元化”了吗?

  近年来,人民币“被美元化”一直是人们高度关注的重要话题。“被美元化”有点儿学术意味儿,不太准确,百姓亦听不太懂。然而,“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却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感受。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是一个怪现象,解释起来并不很容易。它与人民币某种程度的“被美元化”有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关系。所谓“被美元化”,是指本国货币政策和货币供应量深受美元和美联储货币政策之影响,本国货币政策部分或全部丧失独立性。货币政策独立性是指本国中央银行能够完全自主调控利率、货币供应量或其他货币指标以调控本国经济
  从国际货币演变历史来看,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管理乃至整个货币政策受制于某个大国的货币和货币政策,并非是一个例外现象,也不一定是坏事儿。人类货币制度之历史演变,悠悠千载,总共不过四种。
  其一是商品货币本位制,譬如金本位制或银本位制。实施金本位制或银本位制之国家,银行钞票之发行必须要有黄金或白银做储备支持(不一定是100%支持。当年美国是40%,其他国家的储备比例或高或低)。金本位制或银本位制时代,黄金或白银储备不足、或没有黄金白银矿产资源的国家,钞票发行和货币政策必然受制于人。我们可以说各国货币“被黄金化或被白银化”。
  其二是法定通货(fiat money)制度。一旦脱离金本位制和银本位制,原则上各国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皆独立自主,灵活操作。然而现实绝非如此简单,各国经济实力和货币金融势力相差犹如天壤。大国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操作往往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小国经济有重大乃至决定性影响。19世纪的英镑和20世纪的美元,身为全球最主要储备货币,位高权重,影响非凡。其他国家之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或多或少皆有某种程度的“被英镑化”(19世纪)和“被美元化”(20世纪)。货币霸权一词应运而生,旨在描述储备中心国能够上下其手,为所欲为。其他国家难以制衡,只好逆来顺受,忍气吞声。
  其三是货币局制度(Currency Board)。货币局制度是英国人的发明,目的是为了掌控大英帝国殖民地的货币金融制度。20世纪初期美国崛起之后,其金融货币扩张亦多采取货币局制度。所谓货币局制度,就是该国(或殖民地)之货币发行,必须以等值100%母国(或某大国)货币为储备支持,该国货币汇率完全与母国或大国货币固定,没有任何浮动空间。实施货币局制度的国家和地区自然就没有任何货币政策可言,利率和物价水平皆跟随母国或大国随波逐流,潮涨潮落。今日中国香港之货币制度乃是从港英当局殖民时期演变而来,先是与英镑实施货币局,1983年转与美元实施货币局。当然,1990年代之后香港的货币制度,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货币局制度(或者不是那么纯粹了),此是后话,按下不表。
  其四是中国曾经长期采取的固定汇率制度。1994年我国汇率并轨之后,直到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一直盯住美元,是地地道道的固定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与货币局制度之主要区别,是钞票发行无需以对方货币为储备。固定汇率制度之完善运行,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外汇储备足够,否则稍有风吹草动,固定汇率守不住,货币政策手忙脚乱,往往兵败如山倒;二是中央银行必须放弃调控货币供应量来调控经济。既要守住固定汇率,又要控制货币供应量,短期勉强可以,长期非常困难。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著名的“蒙代尔不可能三角”阐释的就是这个基本道理。固定汇率、资本流动和独立货币政策,三者只能选其二。实施固定汇率制度,要么管制资本流动,要么放弃操控货币供应量或所谓独立的货币政策。从这个意义上说,货币局制度和固定汇率制度都是放弃了独立货币政策(至少是部分放弃),说是“被美元化”恰如其分。然而,独立货币政策并非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任何货币制度,只要能够促进货币环境稳定和持续经济增长,就是好的货币制度,至于是否“被美元化”或放弃独立货币政策,无关紧要。公正地说,回顾历史,以多个指标衡量,1994-2005年我国人民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确实非常成功。
   
   
   
   
   
   
   http://bjchrp.cn/bjc/6585.htm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球经济悲观愿景---人民币和货币政策“被美元化”了吗?